行星空间物理
研究方向:行星空间物理
  • 导师:李磊 研究员

    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某科技创新特区领域专家。曾参加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任务、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多项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专著1项。

  • 导师:张艺腾 研究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获人才津贴,党支部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军科委率先杯未来科技大赛优胜奖,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铜质奖章,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军科委创新特区面上项目、中科院GF创新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委科技计划子课题、民用航天项日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等多个项目课题,担任中欧合作SMILE卫星磁强计CO-I、数据处理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曾担任SMILE卫星、“张衡一号”、”萤火一号"、风云系列等多颗国家级卫星的磁场数据主管设计师,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火星、月球等行星空间环境及其物理过程研究,卫星数据定标技术研究,高精度磁场测量研究与应用等。发表期刊文章67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 导师:谢良海 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月球与行星空间环境研究,具体包括研究太阳风与不同天体(月球、火星、小行星等)的相互作用,地外天体气体、尘埃、及等离子体环境,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国际上首个包含真实磁异常信息的月球微磁层全球Hall MHD模型,利用嫦娥四号数据实现微磁层首次月面就位观测,揭示微磁层的产生条件和内部结构;2.发现月球撞击坑周围存在局部尘埃云,提出地形遮挡带来尘埃静电喷泉假说,解开月球地平辉光之谜;3.提出一种新的磁通量绳产生机制,成功解释火星非磁化电离层中出现的小尺度磁通量绳现象,并发现其可为行星离子逃逸提供重要通道。在ApJL, GRL, A&A, JGR, ApJ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第一作或通讯作论文30篇,Nature Index论文10篇。研究成果曾入选美国ARTEMIS任务年度科学亮点,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目前担任中国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助理、嫦娥七号中俄国际合作载荷中方科学PI、国际BepiColombo水星探测计划Co-I等,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某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