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内日球层太阳风和尘埃的部分研究进展
讲座嘉宾:何建森(北京大学 研究员)
讲座主持人:杨利平(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时间:9月30日上午10点
讲座摘要
从炽热的太阳大气到冲击地球的超声速太阳风,从笼罩太阳的F冕到延伸很远的黄道光,在日地之间,这些神奇的变化就在内日球层空间中上演。帕克太阳探针的抵近太阳探测,以及多源数据的协同观测,为人们剖析洞察这个熟悉却很陌生的内日球层空间创造了太空时代甲子难逢的机会。本报告将针对内日球层三个方面的性质(关联性、演化性、界面性),介绍基于帕克太阳探针取得的一部分进展,并浅析展望未来研究要面临的挑战。(1)关联性研究方面:日球层电流片附近的高密度区来源于盔状冕流尖端释放的等离子体团;群集性/间歇性/阿尔芬性的磁偏转起源于色球网络边界上日冕喷流所伴随的交换磁重联事件。(2)演化性研究方面:氦离子从“优先加热、优先加速效应”到“同速更热"状态的演化;波湍动在向外传播演化中的再生增长过程;流相互作用从形成慢激波到形成快激波的转变。(3)界面性研究方面:阿尔芬层界面不等高的极端特征表现为亚阿尔芬流延伸到地球轨道,极端特征出现频次受太阳活动调制;基于尘埃撞击航天器现象寻找从尘埃盘到尘埃耗尽区之间界面可能存在的证据。
嘉宾介绍
何建森,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是太阳大气与日球层物理、太阳风与行星和小天体相互作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优青等项目,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技术预研项目等,参与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50多篇。获全国百篇优博(2010)、国家优青(2012)、青年拔尖(2015)、空间天气科学青年创新奖(2017)、亚太等离子体物理青年学者奖(2020)、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21)。任 AOGS-RAC成员(2018-),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0-),《Frontiers in Astronomy and Space Sciences》副编辑、《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