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夷山9月20日讯(记者刘茂胜)“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披露:今年7月25日发射成功的探测二号卫星已于9月10日完成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近日进入全面科学探测阶段,并与去年发射的探测一号卫星同时工作。目前我科学家已成功获得首批珍贵科学数据。
“双星”包括赤道区卫星――TC-1和极区卫星――TC-2,该计划是我国科学家自己提出的探测计划并开展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探测项目。“双星”计划与欧空局的4颗卫星相配合,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地球空间“六点探测”,开创了地球空间天气多层次和多时空尺度研究的新阶段。这两颗卫星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先后成功发射。
据刘院士介绍,该探测系列的两颗卫星现已探测到行星际磁场北向期间向阳面磁层顶区磁重联事件,取得了重要的探测数据。2004年2月13日上午4时40分至5时20分期间,探测一号卫星位于向阳面近赤道磁层顶附近,在GSM坐标系中的位置为9.5 4.1-0.4 RE;Cluster星簇位于南半球高纬磁层顶附近,GSM坐标系位置为7.5 1.8-10.2 RE,二者形成了向阳面磁层顶5点观测体系。此时间段内,磁层顶外侧行星际磁场IMF由北转南,再转北;探测一号多次穿越磁层顶。在穿越磁层顶过程中,探测一号观测到2次IMF北向磁重联事件;Cluster星簇也观测到1次IMF北向磁重联事件。
科学家利用探测二号上的中性原子成像仪还观测到某些重要的空间天气现象。如:观测到了能量离子的环状结构;观测到外辐射带和环电流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在此区间存在复杂的能量离子活动结构;中性原子在地磁活动期呈现出带状结构和团状结构;直接观测到了能量离子的投掷角分布。
据刘院士介绍,中国空间物理学家现正对这些现象进行进一步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