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7-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召开了重大基金项目《日地空间灾害性扰动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中期检查评估会。会上评估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主持人魏奉思研究员和5个子课题负责人对3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的汇报,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按计划全面完成了前三年预定的内容,研究工作取得突出进展。
项目组的全体科学家在人均资助经费偏低的不利条件下,勤奋工作,以全新的“因果链”的角度研究日地物理面临的科学问题,不但开拓了我国空间天气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项目围绕日地空间灾害性扰动过程的因果链,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起源、发展的物理过程及其对近地空间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了太阳射电频谱精细结构等一系列新现象和新规律。
项目不仅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获取,而且各子课题注重对空间天气背景的认识和灾害性空间事件物理过程的深入理解,在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理抛射、行星际磁云演化、全球和局地大气动力学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项目重视基础研究与为用户服务紧密结合,提出了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地磁暴、电离层扰动的新的预报模型和方法。项目执行期间成功地预报了几次大的电离层骚扰事件及其对通讯的影响,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2001年4月美侦察机撞毁我战斗机事件期间发生的20年来最强的太阳爆发事件,造成短波通信中断,以基金重大项目名义发布的空间天气预报和情况通报,对当时敌我态势的准确判断起了很好的作用,提高了军方用户对空间天气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与宣传, 项目组不定期地编发简报。并于2000年底开始上网公开研究情况接受公开评议,为鼓励多出原始性知识创新,项目设立了知识创新奖。这一系列合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68篇,其中SCI论文89篇。培养了包括18名博士生在内的20余名研究生,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壹等奖、北京高科技进步壹等奖各一次。(地球科学部 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