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结题验收会程序
● 结题验收汇报
● 基本情况
● 感谢与希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5月18日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对 “九五”跨科学部重大项目“日地空间灾害性扰动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下简称《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一. 结题验收会程序
● 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和中科院空间中心领导讲话;
● 宣布结题验收专家组名单;
组 长:王 水 院士 中国科技大学
副组长:张柏荣 研究员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
成 员:吕达仁 研究员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汪�Z�L 研究员 国家天文台
濮祖荫 教 授 北京大学
徐文耀 研究员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保宗悌 教 授 华南师范大学
万卫星 研究员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杨惠根 研究员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二. 结题验收汇报
结题验收汇报
● 项目结题情况综述(魏奉思,空间中心)
● 第一子项目结题汇报(甘为群,紫金山天文台)
● 休息
● 第二子项目结题汇报(魏奉思,空间中心)
● 第三子项目结题汇报(冯学尚,空间中心)
● 第四子项目结题汇报 (易帆,武汉大学)
● 第五子项目结题汇报 (吴健,信息产业部22所)
青年代表成果汇报
● 日冕物质抛射模型和日冕EIT波的传播机制(陈鹏飞,南京大学)
● 中高层大气模式研究(张绍东,武汉大学)
● 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及其对卫星、无线电通信的影响(吴健,信息产业部22所)
三.基本情况
在学术领导小组和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3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3篇),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1. 提出了新浮磁流触发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机制及对日冕EIT波新的理论解释;确定了耀斑中被加速电子能谱的低端阈值。
2. 建立了太阳风中多波模的回旋共振扩散模型;提出了行星际磁云边界层的新概念和定义。
3. 发展了一套研究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中传播的三维MHD数值模拟方法,并应用于行星际扰动的预报研究。
4. 建立了一个新的中高层大气三维全球动力学模式,对重力波波包的全球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
5. 成功地开展了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影响的试预报。
《项目》在发展新的相关探测手段和实验设备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利用这些手段和设备取得了一些发现性成果, 例如,
1. 利用宽带射电频谱仪发现了一些太阳微波爆发新的频谱特征;
2. 利用激光雷达对武汉上空的偶发钠层的观测研究。
《项目》在基础研究与应用需求的结合上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在开展空间天气预报、为国防、航天与通信服务、树立公众空间天气意识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上述成果在科学上达到了当前国际研究水平;项目执行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
《项目》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推动“子午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议和立项,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项目》组织得力,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成绩为优秀。
四.感谢与希望
感谢:
● 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对项目的立项、组织和资助;
● 各参加部门、单位领导和管理部门专家对项目的关心和大力帮助;
● 所有参加项目的科技人员对项目的奉献精神和做出的创造性贡献。
● 国内外所有关心、支持项目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们对项目所付出的爱心!
希望:参加项目的各部门单位的领导、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们,进一步团结起来,为争取“空间天气”成为国家行为、基金委的行为,为空间天气这一为人类谋求和平与进步的事业在中国更加兴旺发达,团结协作、努力进取!
五. 结题验收会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