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埃塞俄比亚Addis Ababa大学的Gizaw Mengistu教授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天气室)进行学术交流,参观了位于兴隆的子午工程光学观测台站,并于4月24日做了题为《Enhanced Ozone Events over North and Equatorial Africa from Aircraft Measurements: Attribution Factors》和《Robust 3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of Electron Density over Eastern Africa Longitude Sector during the Solar Minimum》的两个学术报告。天气室共20余人听取这次报告,并与Gizaw Mengistu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息息相关,臭氧一直是中低层大气研究中的重要课题。Gizaw Mengistu教授详尽回顾了臭氧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埃塞俄比亚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臭氧探测方面的应用。Gizaw Mengistu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对探测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并且通过与模式分析结果以及AURA/MLS等卫星探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观测结果的正确性。该观测为研究非洲上空的臭氧分布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
此外,Gizaw Mengistu教授还介绍了埃塞俄比亚的地基GPS观测台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详细讲解了利用观测结果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的二维层析和三维层析方法,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的分布与IRI经验模式给出的相一致。该探测结果对于研究东非电子密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有重要意义。
Gizaw Mengistu教授主要从事大气微量成分的观测、反演和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地基观测和卫星遥感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曾首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获取并分析了非洲上空臭氧以及氮氧化物等多种大气微量成分的分布,对ENVISAT/MIPAS仪器的多种观测结果进行了校准。Gizaw Mengistu教授曾任非洲气象学会、物理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副会长,以及Addis Ababa大学物理系主任等多项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