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 到24日,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空间中心太阳厅召开了2013年度实验室工作总结暨学术交流会议,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学生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实验室主任王赤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做了题为“马不停蹄,创新跨越”的实验室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要点报告。他指出,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实验室牵头负责子午工程的运维工作,具体负责了子午工程科学运行中心、数据中心、以及空间环境监测系统中海南站和延庆站的运行与维护,为子午工程持续产生第一手的监测数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空间科学先导性专项中,实验室牵头的磁层-电离层-热层(MIT)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的背景型号项目按计划进行,积极开展了太阳极轨等离子体团遥感望远镜(SPORT)项目背景型号项目的科学部分的工作。 由实验室牵头的基金委重大项目《空间天气能量传输过程研究》2013年4月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价为特优。实验室牵头的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进展顺利,2013年9月通过中期评估,评估成绩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13个项目中名列前茅。 2013年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太阳风扰动传播和建模、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磁层动力学过程、低纬电离层特征,以及中高层大气物理过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SCI论文48篇,其中一篇文章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快报GRL》的封面亮点文章。研究成果连续两个月登上JGR论文流行榜(Most Accessed)第一名。在国际合作方面,实验室正牵头推动在巴西建立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获得了中科院“走出去”战略计划的支持,并纳入了未来中巴航天合作十年规划。中俄空间天气联合中心的俄罗斯日地物理研究所Zherebtsov教授(院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随后,实验室魏奉思院士构画了空间天气学科的战略发展蓝图,勉励全体实验室人员勇挑重担,开拓创新,为实现空间天气事业的跨越发展贡献力量。实验室8个课题组的负责人分别对各自课题组的2013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3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项的技术负责人介绍了仪器设备的研制进展情况。
工作汇报之后,刘颍等14位报告人就各自的科研工作做了学术报告,就行星际到地球空间的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领域的探测与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