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美国新墨西哥理工大学Anders 副教授在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PLASMASPHERIC DATA ASSIMILATION AND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OF THE PLASMASPHERE”的学术报告。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共2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Anders 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地面观测等离子体层的原理以及PLASMON计划(该项目能够持续提供跨越所有经度的等离子体层的电子密度和质量密度)。并利用这一项目的地面观测数据进行贝叶斯数据同化(Bayesi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同化结合了动态全球核心等离子体层模式(DGCPM. Dynamic Global Core Plasma Model)以及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最后得到了等离子体层的结构以及动态演化过程。最后他还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事件的数据同化结果,并对今后如何提高精度进行了展望。报告过程中,多名参会人员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Anders 副教授进行了交流。学术报告之前,Anders 副教授还和磁层组的老师和同学就环电流、辐射带、等离子体层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的讨论与沟通。
Anders毕业于丹麦奥古斯(Aarhus)大学物理与化学系,之后在波斯顿(Boston)大学天文系取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包括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与空间天气、天文仪器与技术、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s)以及机器学习算法(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