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实验室徐寄遥研究员邀请,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德国Research Center Juelich的Martin教授、Yajun Zhu博士、加拿大New Brunswick大学物理系William教授近日访问实验室中高层大气组,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交流。访问期间,来访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细致的讨论(图1),共同探讨了当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问题,获取和验证新的基础研究成果,按照计划前往课题组的兴隆台站,参观和了解中高层大气气辉观测设备,共同商讨提高自主研制设备的观测能力(图2)。2015年8月11日,合作成员和实验室部分老师和学生听取了合作双方所做的研究报告,有助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对中高层大气物理过程研究的认识,更好地了解气辉观测。报告会首先由徐寄遥研究员介绍了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展的中高层大气气辉辐射研究、中高层大气波动、热层和电离层耦合与动力学、动力学与光化学和辐射的模式研究、地基组网气辉观测等研究课题。接着姜国英副研究员报告了F-P干涉仪的风场观测数据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外同类仪器的观测结果、TIE-GCM模式、HWM07 模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在地磁平静期间,地基观测和模式结果的异同。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的刘晓副教授则从研究风场的多日振荡方面入手,分析了兴隆F-P干涉仪与美国Millstone Hill观测站的F-P干涉仪的观测数据,得到两组数据随太阳活动变化的特征。William教授报告了中高层大气气辉观测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卫星临边观测、卫星数据分析与结果、北美地区地基观测站与日常观测设备、最新的地基观测设备研制以及相应的观测结果等。Martin教授从介绍研究所Research Center Juelich开始,展示了中高层大气观测的空基观测设备,观测目标包括大气温度、重力波等,为切实开展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项目做好了理论准备。最后Yajun Zhu博士介绍了项目的实施计划,从理论模型到部件与材料选取等具体工作,并初步确定年度进度。
课题组成员结合报告中的诸多在研课题,围绕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从多个方面挖掘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论证和分析,充实了项目的研究内容,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能够更好地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图1 交流报告会
图2 参观兴隆站的气辉观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