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巴西钠钾激光雷达顺利通过技术验收评审

发布时间:2016-12-26 作者:
分享到:

北国冰万城,南美润千芳。2016年12月5日,云游碧空,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全体人员在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EMBRACE大楼迎来了中科院激光雷达技术验收评审会专家组成员一行。专家组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吕达仁院士带队,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于润升副局长、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研究员及其他专家出席了本次评审会。

会议由吕院士主持。王赤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评审项目的背景及出席的各位专家,随后由来自空间中心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杜丽芳向与会专家作了巴西钠钾激光雷达验收报告。报告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巴联合建设激光雷达的任务目标,通过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建成激光雷达观测站,以获得南美地区上空的中高层大气Na层密度和K层密度等特征,为大气中间层顶和低热层区域动力学和化学特性研究提供充分有力的观测数据,从而合作解决近地空间环境的全球监测的关键环节与技术问题。随后,讲解了激光雷达工作组在前期工作中所规划的建设方案及建设的历程。由于中国距巴西路途遥远,为了确保巴西钠钾激光雷达的顺利建成,工作组结合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方案,并探讨分析了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设备的筹备、采购与运输,工作组于2016年11月到达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进行设备的开箱验收与安装,经过系统的组建与调试后,于11月20日获取了第一组数据。再经过各种技术参数的调校,激光雷达于11月底开始进行常规观测。杜丽芳对钠钾激光雷达测试验收部分相关的技术参数、生产厂家的检测项目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给出了系统需要实现的测试参数、设计指标以及经过调试后获得的实际测试数据。各位评审会专家讨论了各项参数的测试数据结果。经过对技术细节的严谨审核,最后评审会专家组给出了技术验收评审意见如下:其一,项目组按照任务书要求建设了80公里至110公里的钠和钾同时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任务书的要求;其二,该激光雷达采用了双光栅窄线宽激光技术、高效倍频和稳频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和稳定性。因此,专家组认为建成的南美激光雷达系统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给予通过技术验收。

会议后,吕院士为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题词,“中巴万里携手共舞高空彩链”。专家组成员与测试组成员及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工作人员集体合照留念。

巴西钠钾激光雷达,是第一台由我国自主研制、在他国安装的高空大气激光雷达。该激光雷达由空间中心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激光雷达小组联合研制,在驻巴西联合实验室同事的积极协助下,激光雷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安装集成,并获得了非常优秀的钾层回波信号(见图(a)、(b))。该钾层信号5.3min的光子计数达到2153,远远超过国内现有水平,在国际上也属于比较先进的指标。

南美激光雷达的建成,将成为利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进行空间环境全球监测链节中的关键一环, 将为国际子午圈的顺利实施提供宝贵的建设经验,为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进行其它观测项目的建设提供日益完善的条件。



图(a)b是2016年11月20日钾层观测结果,其中(a)表示原始回波信号数据,(b)随高度分布的光子数图;两图中时间分辨率5.3min,空间分辨率96m;90km处光子数2153,噪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