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用党建助力科研创新”

发布时间:2018-07-09 作者:
分享到:

―― 记空间科学党支部

空间科学党支部40名党员全部来自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实验室正式成员的一半以上,全部党员都奋战在科研一线岗位。在7月3日召开的空间中心七一党员大会中,空间科学党支部荣获空间中心“201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沈芳荣获“2018年度先进党务工作者” 称号,支部党员徐寄遥、程炳钧、袁韦和刘勇荣获“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上图:空间中心七一党员大会颁发先进基层党支部奖

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们就是要瞄准空间环境保障、深空探测等国家需求,为科技强国服务。空间科学党支部搞党建不喊口号,而是用创新争优的理念指导科研,把党员的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科研创新中。在大科学工程建设中,广大党员同志无私忘我,艰苦努力,涌现出一批榜样人物,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面介绍两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例:

1. 党员以身作则、野外探测、为国争光

    ――“网和远方”---记支部优秀党员徐寄遥和他的野外探测团队

网,是我国中高层大气气辉探测网。这是一个国际上首次构建的用于观测峰值高度位于~87公里高度上的OH气辉和峰值高度位于~250 公里高度上红光(OI 630nm)气辉的双层探测网。从2008年子午工程立项开始,我支部优秀党员、实验室副主任徐寄遥同志开始酝酿大气气辉野外探测台网,带领研究团队研制了30 余套气辉探测设备,将单点扩大为多点,联合多点形成探测台网。2010年,团队结合子午工程探测设备,陆续建设野外观测台站,目前共有15个野外台站,获取了多年连续的联合观测数据,并开展了探测数据的基础研究,完成了从科学构思、仪器研制、台站布局、到成果产出的完整研究过程。为了满足设备观测需求,避免城市灯光对观测的光污染,这些台站全部都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山区。

远方,是远离城市的山区野外台站。说得具体一点,是台站上的所有设备、是接近设备需要攀爬的楼梯、是去往台站的交通工具、是往返路上的食物、是设备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风雨:阳光、寒风和冰雪。奔向远方,有阳光,有风雨。

网与远方

出发了,不管有多么艰难,只要前行,总是在接近终点。

我支部徐寄遥同志和他的研究团队瞄准科学研究的远方,兢兢业业,带领团队成员,以身示范,不断克服野外台网的建设与运行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取了多年的连续观测数据。为此,团队中的年轻党员,袁韦、刘伟军等同志积极配合,在野外探测与研究过程中,努力维持设备的正常观测,保持最好的设备运行效果,传递着强有力的正能量。以自主探测数据为研究基础,挖掘数据的科学意义,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每年都有研究成果获得子午工程十大年度优秀成果称号,每年都有设备单元获得子午工程年度优秀运行单元称号。正如徐老师时常念及:设备采购、建设和维护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我们国家的纳税人,任何一个科学需求都是我们更多付出的理由。

作为共产党员,徐寄遥同志和团队成员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正在执着地追逐着共产党员的科研之梦。

网与风雨

研究团队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党员袁韦、刘伟军等同志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多年的野外建设与维护,经历过风风雨雨,有时候只有在事情过后才知道阳光的过度温暖;有时候,明明知道有危险,也必须上,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结果被野蜂蛰了,只有赶紧上医院;有时候,明知道室外很冷,夜晚温度-26℃,也还是要迎寒而上,即使寒风呼啸,也要迎着寒风而上。那个时候,才能用心体会到:室外比室内冷,屋顶比院子里风大。另外,工作中身体有个磕磕碰碰、手指被刀刃螺钉所伤也是在所难免的。

网与梦想

团队出发了,前进的道路上,风景不断出现,让人感到充满希望,憧憬着未来。现在,设备又迎着朝阳,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为了科学的需求,徐老师带领团队计划将站点扩展到海外,获取科学研究需要的海外站点探测数据,包括俄罗斯、巴西、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在科学上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国家。

探测网在逐步充实中,梦想和困难也在征途中。

有了祖国的支持,徐寄遥同志和他的团队成员信心满满,网着科研目标,奔向远方,积极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用青春共谱 “空间科学科研梦”。

2. 党员带头攻坚,不畏艰难、不负使命

    ――记“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场纪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中国西北戈壁,每年的一二月份,这里的最低气温都会降到-20℃以下。张衡一号卫星发射任务恰是排在了这最冷的季节,作为张衡一号卫星主载荷之一的高精度磁强计研制团队于2017年12月底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支部程炳钧同志在进驻发射场后便在胸前别上了一枚共产党员徽章,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党员形象、强化党员意识、做群众表率并积极保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上图:党员身份亮出来

在发射场的工作是紧张的,而高精度磁强计的工作显得尤为繁重。首先,作为主载荷之一,高精度磁强计除需配合其他载荷共同完成整星各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测试工作外,还需进行部分性能指标的发射场测试确认;其次,作为国际合作项目,高精度磁强计还需完成外方研制团队进驻发射场的测试确认与管理工作。面对测试任务,程炳钧同志积极应对,与试验队员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确保整个测试工作零失误,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程炳钧同志还主动承担了外方研制团队驻场测试的管理工作。因发射场环境特殊,驻场外宾一切活动均需专人全程陪同,程炳钧同志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协助外方完成每日测试任务的基础上,肩负起外宾在发射场的安全工作,圆满完成外方团队在发射场的测试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宾抵达发射场的当日,酒泉地区下了一场大雪,从发射场到机场三百多公里的道路全被大雪覆盖,程炳钧同志与司机硬是冒着大雪驱车往返近12个小时,将外宾安全接至发射场,确保第二天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图:冒雪前行

上图:在发射场执行外宾接待任务

卫星燃料加注是危险的,因为这些燃料常常是有毒的,一旦泄露会给人体造成伤害。而在张衡一号卫星加注过程中,程炳钧同志申请成为卫星加注抢险队队员,并且他主动请缨成为卫星加注岗位的救护员,也是离燃料泄露点最近的一个岗位,职责是一旦发生燃料泄露能够帮助加注人员一起逃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程炳钧同志积极地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畏危险,冲锋在前。

发射场的工作是神圣的,程炳钧同志在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场的工作中,认真履行了发射场各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圆满完成了发射场的各项任务,并被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场试验队临时党委授予“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