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09-04-28 作者:
分享到:

2009年4月24日,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度学术年会在昌平召开,实验室成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王赤研究员主持。微波遥感室的部分科研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实验室主任王赤研究员在介绍会议的背景时强调指出,为了促进实验室课题组之间、实验室与其他研究室的学术交流,实验室每年上半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下半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研讨实验室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在学术年会中报告了各组最新的科研进展情况。冯学尚研究员报告了在太阳日冕和行星际研究领域、子午工程通讯系统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王赤研究员介绍了预报模式组在太阳风和磁层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行星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曹晋滨研究员和沈超研究员介绍了磁层组2008年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结题情况,双星计划运行状况,以及在研的973、863等项目的进展情况;史建魁研究员介绍了电离层组概况和研究进展,海南台站建设以及双星计划数据中心的工作情况;徐寄遥研究员介绍了中高层大气组近年来关于潮汐波、热层和电离层耦合的研究进展;杨国韬研究员介绍了地基组子午工程激光雷达建设、磁力计的管理维护、海南流星雷达的运行管理以及子午工程总体技术组的工作进展。

微波遥感实验室主任刘和光研究员在会议上介绍了微波室的发展历程和实验室的定位、研究内容、发展目标、技术应用、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两个实验室在空间探测方面强强合作,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最后,实验室两位院士就实验室的发展做了重要发言。刘振兴院士首先充分肯定了学术交流会的召开,并指出实验室的在高起点上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要实现持续高水平发展任重道远,头脑要保持清醒,早日谋划“十二五”的发展。魏奉思院士围绕“压力”的主题展开,他指出实验室现在正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第一,实验室已迈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压力来自于不仅要考虑如何将实验室做强,成为国家空间天气科学中心,更要考虑我国整个空间天气事业的发展;第二,现在空间天气科学的研究正经历从提升空间天气科学认知能力向发展保障能力转变的阶段,这对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十五”与“十一五”期间实验室都有出色表现,现在应该抓住“十二五”的机遇,放远目光,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多出重大科研成果,促进我国的空间天气事业站到国际先进前沿。同时,实验室要扩大影响,加大宣传科普的力度。

王赤研究员在最后总结中表示,实验室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要放眼未来,将压力变成动力,要求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特别是年青人要敢于迎接“十二五”的挑战,抓住机遇,早日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空间天气科学中心。



室主任王赤研究员主持会议。

微波遥感室主任刘和光研究员在会议上作报告。

刘振兴院士发言。

魏奉思院士发言。

会议现场。